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分享|确定仪器校准周期的4种方法

2020-11-04 作者: 浏览数:1414

一、统计法

可由测量仪器的结构、可靠性、稳定性的不同状况,对测量仪器进行分类,然后按照校准规程确定校准周期。并统计在规定周期内超差或其他不合格的仪器设备数目,统计这些仪器与该组合格仪器总数之比。确定不合格测量仪器时,应替除损坏而返回的仪器。若不合格仪器占的比例很高,应缩短校准周期。而当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低,应延长校准周期可能是经济合理的。但若发现某一组的仪器(或某厂家制造的或某型号)不能和组内其他仪器那样正常工作时,应将该组划为有不同周期的其他组。

 

二、时间法

确认校准周期时用实际工作的小时数表示, 当指示器达到规定值时,将该仪器送回校准。这种方法主要优点是,仪器校准费用与使用的时间成正比,并可核对仪器的使用时间。例如某些仪器可以直接在查到连续使用了多久,利于管理。但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有下列缺点:

(1)当测量仪器在储存、搬运或其他情况发生漂移或损坏时,则不应使用本方法;

(2)安装计时器会增加费用,且因受使用者干扰而需要在监督下进行,又增加费用。

 

三、比较法

当每台测量仪器按规定的的校准周期进行校准,将校准数据和前几次的校准数据相比,如果连续几个周期的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则可以延长它的校准周期;如果发现超出允许的范围,则应缩短该仪器的校准周期。

 

四、图表法

测量仪器在每次校准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同一校准点,将它们的校准结果按时间描点,画成曲线,根据这些曲线计算出该仪器一个或几个校准周期内的有效漂移量,从这些图表的数据中,可推算出最佳的校准周期。

计量校准是提高实验室效率的重要环节,而确定校准周期是计量工作的一项关键环节,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确定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时,要对测量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后评估决定。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作删除处理。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