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水产养殖1-3月病害监测及4月病害预防
2018-04-09
作者:
浏览数:1176
一、2018年1月—3月份杭州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来源于余杭、萧山、西湖、建德、桐庐、淳安、富阳、临安等8个测报站50个测报点。测报面积共计274.3公顷,其中:池塘273.9公顷,网箱3900平方米,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
二、本月测报品种有草鱼、翘嘴红鲌、黄颡鱼、池塘和网箱养殖鲫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河蟹、甲鱼,共8个养殖品种。
三、1月—3月病害流行及损失情况:1月—3月测报点均无病害发生。
4月份,随着天气快速转暖,气温、水温明显升高,进入鱼种放养、生产季节。同时,病原生物开始活跃,易导致病害多发。真菌性病、细菌性病、寄生虫病都有可能发生,另外,还要谨防冷空气入侵及阴雨天气造成的温度突变。对此,广大养殖户应加强管理,做好病防工作。对从外地,特别是前两年有疫病或流行性病害发生的地方引种的,应索要检疫证明并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草鱼、翘嘴红鲌、黄颡鱼和池塘养殖鲫鱼,是草鱼“三病”和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初发阶段,也是预防的最佳时机,建议用含氯制剂如漂白粉、强氯精等全池泼洒消毒。易发水霉病,用生石灰、水霉净等药物定期泼洒消毒可有效预防。
网箱养殖鲫鱼,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都有可能发生,要注意小瓜虫病的发生。建议采取的对策:①合理掌握投饲时间,适量添加多维,控制投饲量。②谨慎操作,减少对鱼体的损伤,作好鱼体操作后的消毒工作,保证鱼体体质,增强鱼体自身抗病能力。③保持网箱内水体畅通和水质清洁。④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对症治疗。
河蟹,进入放养期,除了做好蟹种选购和放养工作外,放养后要做好以下防病工作:①保证河蟹在清、新、溶氧高的水体环境中顺利生长。一般半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1/4,每20~30天施用一次生石灰,每次每亩用量15~2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②必须投喂优质新鲜的精料,主要是小杂鱼、螺蚌肉等,确保蟹种第一次顺利蜕壳;③适时投放螺蛳和移栽水草。清明前后每亩投放鲜活螺蛳200公斤,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水草的种植应保证其覆盖率在30%以上。
甲鱼(外塘),甲鱼逐渐苏醒并开始摄食,但经过冬眠后,体质较弱,极易发生腐皮、疖疮、穿孔、肠道寄生虫、红底板病和红脖子病等。应积极做好防治工作:①注意天气变化,加强投饲管理,投喂优质饲料,并适当添加鲜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②注意消毒并换注新水。每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消毒,适宜浓度为15~20克/立方米,气温升高至25℃以上时,连洒2天1克/立方米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
罗氏沼虾,开始进入虾苗放养期,应把好虾苗质量关,建议放养经过检测不带白体病毒的虾苗,并控制放养密度,虾苗放养后,重在调节好水质,定期用生石灰等药物做好水体消毒,并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适时加注新水。
南美白对虾,准备放养虾苗的,应切实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在放养前用充分发酵过的有机肥与生物肥料、光合细菌等来进行池塘施肥,切实做好水质培育工作。大棚设施养殖的,已放养第一批虾苗,放养虾苗时应选择体质健康活泼,活动能力强,规格均匀一致,不带病的优质虾苗。在放养前要做好“试苗”,若出现死苗,则测试水质,查明原因。测试水质的主要指标有温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盐度等。在放苗时,要特别注意盐度,池塘盐度不能低于育苗池盐度1‰以上。虾苗放养后,投喂优质的南美白对虾颗粒饲料,早期虾苗摄食相对较弱时,一般适当增加投饲量,以2~3个小时吃完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