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标委会专家为标准化改革创新建言献策

2016-07-22 作者: 浏览数:937
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7月,是我国标准化领域的核心智库。2016年7月,专家委员会成立10周年之际,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召开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会上会下,专家们围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等积极建言献策。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专家委员会顾问魏礼群:标准化的重要性和作用应该再认识、再提高,要在全党全社会引起更大的注意,把标准化提到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高度。标准化关系到治国理政方针的实施,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也关系到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建议抓住今年ISO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机遇,呼吁中央更加重视、社会各界更加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研究制定到2030年的《中国标准化战略纲要》,与“五大建设”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很好的结合起来;深化标准化理论研究和创新研究;大力培养标准化人才,全面提升中国标准化的教育水平,全面加强标准化教育体系、教材体系、学科体系、师资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教授、专家委员会顾问袁隆平: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就是超级稻的标准。高产田和普通田之间的差距在于标准的不同。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只有把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制定成标准,然后通过宣贯实施标准推广新技术,才能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作用,利用标准化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原国务院参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专家委员会顾问郎志正:标准的本质是约束。这次标准化改革最重要的是把标准分为政府主导的和市场主导的。建议进一步明确团体标准的定位;高度重视标准的实施;加强标准化服务业的研究布局;中国标准国际化关键在于重大国际标准制定要有话语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专家委员会顾问钟群鹏:标准是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是治国理政的技术依据,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集成,是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是经济转型增效的重要途径,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实力,是制造强国的关键要素,是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梦想”的有力抓手。标准具有创新性、软科学性、法规性、经济性、普适性和战略性等属性。标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标准既是技术创新的产物,又是协调、开放、绿色的产物,还是共享的成果。创新决定标准的高度,协调决定标准的强度,开放决定标准的广度,绿色决定标准的长度(持久力),共享决定标准的力度。在加强标准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要抓住五个要素:“爱”——爱祖国、爱事业、爱团队,“严”——严肃、严格、严密,“一”——知行合一、表里一致、主客如一,“坚”——坚守、坚定、坚持,“基”——科学基础、人文基础、实践基础。在加快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五个要素:“实”——诚实、朴实、踏实,“吃”——吃苦、吃亏、吃堑,“自”——自觉、自立、自强,“力”——思维力、批判力、创新力,“成”——成人、成才、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专家委员会顾问李国杰:要加大标准化工作宣传,增强院士、专家对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国际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标准化促进科研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研究员、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邬贺铨:标准是国家战略,要体现国家行为;标准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标准太快、过于超前会阻碍创新,标准太慢会导致行业混乱,影响规模化甚至会误导发展;要考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几种标准之间的关联,鼓励发展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同时,坚持国家标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制造产业、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等,都离不开信息通信标准化工作的支撑。针对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标准化呈现出技术融合、与应用融合的趋势,应进一步探索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根据新技术发展趋势调整完善标准化组织的分工设置。加强行业内外的标准化合作,使信息通信技术标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要深入推进国际标准化和标准国际化工作,围绕我国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进一步支持我国企业主导国际标准制定,使我国信息通信更多技术领域具备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的分工合作体系,在分工合作体系中拥有自己的地位;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支持将我国标准翻译成外文版,服务我国技术、装备和工程“走出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伟伦:标准化工作作为贯穿于林业发展全过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是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还是实现林业产业提质增效、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有力举措。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保障作用,能够助力林业生态文明各项建设目标顺利完成。围绕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林业产业发展和现代林业治理体系建设对标准化的需求,需要加强林业标准化管理,修订完善林业标准,强化林业标准实施,提升林业标准水平,为推进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
 
  国务院参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纲: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对标准化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标准化法》修订进入倒计时,这些都是可以载入我国标准化发展史册的标志性事件。围绕促进标准化改革,建议设立标准创新型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政策;设立标准创新奖励专项经费,奖励国际标准和重大国内标准研发及实施;将组织制定团体标准纳入社会团体评级要素,将先进团体标准纳入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依据范围;依托标准从战略高度推进国家质量基础(NQI)整体建设。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鞍钢集团副董事长、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晓刚:当前,标准化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规制手段,正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治理的格局与制度安排。一方面,全球治理不仅表现为政治层面的协商、谈判,也广泛存在于经贸、技术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这些形式多样、日趋深入的合作成果,往往会以标准特别是国际标准的形式加以固化。另一方面,伴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贸易基本面发生变化,全球体系的格局面临深刻调整。由于标准与知识产权、产业发展和贸易制度的联系日趋紧密,标准竞争成为全球竞争的制高点,需要不断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在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中,ISO发挥着独特和积极的作用,表现在ISO标准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石和通用技术语言,能够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治理优化及国际对接。当前是我国发展国际标准化最好的时期,是标准化工作最重要的时期,也是面临挑战最大、困难最多的时期。建议逐步提高我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比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化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与标准化机构开展合作,推动企业自主优势技术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加快培养和使用国际标准化人才,这是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非常重要的保障。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副主席、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专家委员会委员舒印彪: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准竞争在全球竞争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已经成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标准创新,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价值;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全球兴起,大力推动标准创新对于抢占全球能源技术制高点至关重要;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就是一个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并产生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标准,正是这些标准,集中了人类社会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成为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阶梯;世界知名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与其技术标准在国际标准体系当中的主导作用直接相关。标准化水平不仅是衡量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行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制定标准抢占技术制高点,已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能源、高铁、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技术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很多科技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应加快这些成果向标准的转化,在标准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工作,需要形成国家意志,在国家层面对标准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的宏伟目标,应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推动政府和企业实质性参与到标准工作中。要加强标准统一管理,优化整合现有标准资源,强化行业、企业合作,建立无空白、无交叉、无冲突的标准体系,提升标准的质量和水平。我国要建设世界标准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和标准化人才队伍;国际标准是影响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现有的国际标准95%来自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既是“工业强国”,也是“标准强国”,长期主导ISO、IEC、国际电信联盟(ITU)三大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工作。要改变我国在全球竞争中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状况,必须加快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尽快改变别人定规矩、我们做产品的被动局面。我国在三大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应充分利用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平台,加快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要高度重视标准“走出去”工作,为装备企业“走出去”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扫清技术标准壁垒。
 
  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专家委员会委员邓中翰:长期以来,我国安防监控系统一直采用国外标准,核心技术和产品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信息安全存在隐患以及各厂家数据格式也不兼容,存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监控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等问题。“星光中国芯工程”团队,牵头制定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 25724-2010)(以下简称SVAC)国家标准,研发出相关核心芯片等产品,积极推广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满足了我国公共安全管理需求。该标准不仅与技术研发同步,也与产业发展同步。标准发布后,国内数十家产学研单位迅速成立“SVAC产业联盟”,“星光中国芯工程”团队率先研发推出相应系列安防监控产品并实现产业化,提供包括处理芯片、视频终端、监控平台等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已经在公共安全、平安城市、数字城市、智能交通、国家边海防系统、安全生产、物联网等领域取得成功示范应用。
 
  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南开大学校长、专家委员会委员龚克:我国在数字电视标准的自主创新和国际化方面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标准的研发,从分头攻关到联合攻关、从跟踪吸收再创新到立足自主基础性发明;二是标准制定后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持续加大标准国际化力度,持续拓展海外应用。中国数字电视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从技术看,它是对中国原创性技术创新的国际认可,证明我国不仅有能力立足创新填补我国数字电视标准国际化空白,而且有能力以自主技术在国际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能力在国际技术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有能力为世界数字电视技术发展做出中国贡献;从产业看,形成了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产业化到推广应用的全链条产业创新模式及创新科技、产业和文化相结合的国际化推广模式,开拓了国际发展空间,促成DTMB海外推广国家战略,夯实了国际标准的基础,提升了“创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本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视机生产制造业升级换代、进入国际竞争大循环,为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标准保证。目前,全球已有14个国家采用DTMB,覆盖全球近20亿人口;从标准工作看,这个过程为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为今后引领相关国际标准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专家委员会委员吕薇:标准化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标准化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体系包括从标准的研发制定、推广到产品检验检测、监督执法各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标准化体系各个环节与创新链各个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使用,鼓励创新;产品的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可以为创新产品提供进入市场的入门证,为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支持;严格执行标准,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达标创新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要促进标准化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使标准化全链条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在加强国家层面的标准化协调机制、加大标准实施监督力度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制定和实施体制;建立公开、透明和动态的标准形成机制,建立开放包容、协调一致的标准制定程序和机制,防止少数企业和团体利用标准搞垄断,阻碍持续技术创新;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主要在公共性比较强,涉及广大公众利益的领域发挥作用。在标准制定环节,政府主要开展食品、医疗、环境、安全等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强制性标准制定,而其他领域要发挥团体标准、联盟标准、企业标准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执行高于国家、行业的标准。在技术开发领域,政府重点支持标准研制、检验检测的共性技术开发领域,其他标准技术的研究开发则发挥企业和社会的作用。在检验检测领域,应充分发挥社会检测力量,政府重点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证、计量标准和仪器的检验检测,购买服务等。在执法方面,政府要加强执法力度、统一执法标准,同时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专家委员会是我国质检事业科学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最高智库。自成立以来,专家委员会围绕标准化法制建设、战略规划、政策制定、标准体系建设、参与国际标准化等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提升我国标准化发展水平、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工作需要,2016年专家委员会组成进行了调整。目前,专家委员会由14名顾问和66名委员组成,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担任主任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尹伟伦院士和国务院参事张纲担任副主任委员,国家标准委副主任于欣丽担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专家中有ISO主席、IEC副主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参事,质检总局在任和卸任的领导同志,以及一些国外标准化机构的负责人。今后,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将以各种形式进一步听取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咨政建言作用。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