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国家领导人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一带一路”宣告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
先来看“一带一路”的版图有多大。“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地图上画出这几条线路并不难,但如何把蓝图变成现实?显然需要“一带一路”各国通力合作,更需要各个方面实现互联互通,其中就包括质量基础。“一带一路”,既是文明、文化的“一带一路”,更是经济、贸易的“一带一路”,经济贸易的交流和繁荣,离不开“一带一路”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对质量的认同。要知道,“一带一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高质量产品的贸易交易,最终实现“一带一路”上所有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事实上,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5年行动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今年要围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强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方面的国际合作。《2015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中,更是首次提出开展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制定3年行动计划,对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点商品,开展专项整治。充分说明了在“一带一路”的贸易合作中,质量基础的重要作用。
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从世界通行做法来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既是政府发挥监管职能的技术支撑,也是实施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充分发挥好质量基础的作用,就是要发挥质量基础在国际贸易中的“规则”作用,只有“一带一路”上是所有国家和地区在质量“规则”上取得最大限度的认同,才更利于彼此生产制造的产品更好地流通和交换。
随着“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我们也应从从质量基础入手,通过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以及检验检疫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上唱响“中国标准”,助力中国制造。要知道,“一带一路”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2014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到1.12万亿美元,占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1/4。未来10年,这个数字将翻一番,突破2.5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