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医院检验科渐成鸡肋,第三方检验机构前景受关注

2019-12-03 作者: 浏览数:1363
       各地医疗控费已经从药品向耗材和检查检验项目推进。北京、杭州等地区耗材零加成陆续推行的同时,也要求医院降低检查、检验价格。 
      “基于目前控费趋势,医院检验科未来将从利润中心演化为低利润中心,甚至成本中心,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将成为主流趋势”,近日,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王杉在第十三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如此表述。此次会议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主题为“迭代·大时代”,有上千名医院院长参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DRGs系统、第三方服务等成为院长间讨论的主流话题。
在“70年再出发,大健康语境下的医疗照护”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表示,医改还是应该“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主线”,而不是以“控制医疗费用为主线”。 
       如何保证医院合理运行?王杉认为,在开源、节流现有空间都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控制运行成本,医院在医学检验、影像、病理中心,药品耗材供应链管理可能会逐渐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然而,前述第三方服务中国才刚刚起步,尚待培育。 
“部分新兴市场正在逐步兴起”,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CEO方蔚豪指出,“国务院和国家卫健委出台多项红利政策,推进分级诊疗,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希望社会资本承接部分服务。比如,“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第三方医技服务等机构,与公立医院协同发展”,已经写入政策文件。 
渐转“成本中心”
       各地政策相继出台,检验相关科室利润被进一步压缩。2019年6月15日起,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将正式实施,改革重点目标之一在于“一降低”,即降低仪器设备开展的检验项目价格。2019年8月1日,杭州正式实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取消公立医院医用耗材加成,还对影像和核医学类、检验类59个项目降价。2019年11月30日,武汉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的价格。
      医学检验是指以提供人类疾病诊断、管理、预防和治疗或健康评估的相关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标准进行临床试验,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化学、免疫、寄生生物、病理检验等,并出具检验结果。
医院开源节流难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价格体系不尽合理,存在药价、检查、检验价格虚高等问题,而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偏低。“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围绕降本控费,调整费用结构,鼓励医院聚焦核心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展开”。王杉表示。
2017年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取消药品加成作为破除“以药养医”的抓手,已经将医院药剂科从医院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对于有些医院管理者而言,如今的药剂科颇有“鸡肋”之感。
       2018年机构改革后,国家重组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部门,新成立国家医保局,“三医联动”加码,药品“4+7”带量采购、DRG试点等举措迭出,医疗机构控费压力渐增。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巡视员朱洪彪在2019年6月卫健委举行的发布会称,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在新的补偿机制下,去年年底全国公立医院财政直接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0%左右。这表明,90%左右的补偿要靠提供医疗服务。
第三方待培育
       出路在哪里?王杉认为,从医院方来讲,引入第三方服务将有助于控制运行成本。
据了解,国内医院在后勤方面已经引入第三方服务,但医学检验、影像、病理中心,药品耗材供应链管理,设备及医学工程运维医院,手术中心、急性康复中心等业务引入第三方服务还刚刚起步。
2013年10月,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2017年原国家卫计委允许并鼓励设立的10类第三方机构中也包括了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2019年9月《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提出,支持社会办医举办第三方医技服务等机构,与公立医院协同发展,并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差异化、定制化健康管理服务外包。
       在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第三方医学检验,医院检验科逐渐存在成本压力时,第三方医学检验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图表1:截至2018年全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政策汇总(一)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2:截至2018年全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政策汇总(二)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3:截至2018年全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政策汇总(三)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持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发展的政策,但现实运行中又具有很多困难,抑制第三方医学检验所有的理由都不是理由,只有唯一一个困难,这个困难就是中国独特的医疗单位结构,与欧美、日本诊所是承担医疗服务的主体力量不同,中国的三甲医院拥有绝对优势的硬件设施和人才队伍,占据了90%的就医市场,公立三甲医院的强势,短期内很难得以改变,无论从成本还是技术上,中小医院不具备自行开展医学检验的条件,所以外包需求是刚性的必然选择;而强大的公立三甲医院,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自行建立实验室,也是必然的选择,外包需求很低。这也意味着第三方医学检验依旧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状态,民营医院、小城市公立医院和公立基层医院是第三方医学检验主要的市场。从长远看,第三方医学检验,就像一朵娇艳欲滴的玫瑰花,会在缓慢而艰难的发展中绽放,但要采集到手,会发现好看的背后有很多刺。

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纯粹的需求驱动阶段:在发现公立医院有检验项目外包需求的时候,以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为代表的企业基于对于行业的深刻理解和积淀,在20世纪初开创了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的先河,这阶段主要是弥补公立医院的不足,做公立医院不想做或不能做的检测项目,当然价格肯定远低于公立医院的收费价格。这些先驱者目前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也都已经上市。

       二、早期的基因检测发展期:同样在20世纪初,在基因检测技术开始兴起之时,以华大基因、博奥生物、达安基因为代表的第一代基因检测公司诞生,这些企业是以技术为突破口切入医学检验领域,这一阶段还产生了像博豪生物、宝腾科技这样的大批以基因检测为主业的生物科技公司,由于当时公立医院根本不不涉及基因检测这一块,第三方医学检验第一次通过技术手段切入市场,在生殖健康等领域发挥作用,但由于当时的基因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应用范围很有限,业务发展也都有限,很多公司检测服务所占比重并不大。目前,这一批企业大都已经上市。

       三、政策推动阶段:卫生部于2009年12月24日颁布了《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第一次将医学检验所(独立医学实验室)定义为医疗机构,从2009年到2015年,又出台了大量支持政策各种支持鼓励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政策的出台,这阶段出现了第三方医学检验所的井喷时期,总共成立了有几百家第三方医学检验所,虽然政策先行,但检验市场还是在公立医院检验科,市场没有跟上,导致绝大部分企业发展都比较困难,其中以康圣环球医学特检集团、兰卫检验和千麦医学检验发展较好。
       四、二代测序技术推动阶段:从2016年开始,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飞跃、精准医疗的出现,基因检测在临床的应用比重开始急速增长,大批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肿瘤测序为主业的生物科技公司开始出现,为了符合国家的规定,这一时期建立了大批的医学检验所。这是第二次第三方医学检验从技术领先角度切入医学检验领域,也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引领医学检验技术发展。这一阶段也出现了一些以功能医学诊断和质谱检测为主攻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弥补公立医院检验科的空档,但由于整体市场有限,体量都不大。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已经经历了这四个阶段,除了大约百亿规模的新技术领域的增量市场中,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每年大约2700亿规模的普检市场,第三方检验所占比重高不足5%。这样的发展现状其实与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核心价值是背离的,第三方医学检验的核心是规模化、集约化、品质化,从而降低整个医学检验投入,提高质量水平,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医保支出。而目前除了头部的企业,大多数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所干的是医院不能做或不愿意做的项目,这些项目既谈不上集约化、规模化,更谈不上提高质量水平,并且隐藏着合规风险。即使是这样的项目,也谈不上有价格优势,反而大多是亏本的,而且多是零散业务,无法形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更无法支撑企业的长期稳定,有部分企业,开张一两年就经营不下去了。
       由于大部分企业无法形成规模化,运营成本反而是远高于医院检验科,医院检验科是医院内部的一个科室,而医学检验所是一个独立法人单位,销售、后勤、财务都需要单独设置,平均业务成本大大提高。而且,医院检验科基本不存在内耗,而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由于企业的属性和盈利的需求,在销售考核、财务核算和生产之间长期是一种矛盾状态。而且医学检验不是制式的成品化产品,是一种即时生产的服务,对生产部门的要求比医院更高,尤其是长期以零散项目为主的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更高,但现实情况是由于盈利水平和薪酬的局限,检验的人才基本都是在大型公立医院,第三方检验的生产部门的管理者大多是公立医院退休人员,技术人员也多是没有经验的新人,而且大型公立医院的业务量庞大,仪器设备的更新都很及时,硬件设备上也占据优势。在以基因检测为主导的检验机构这一点就好得多,近两年成立的医学检验机构,大多有深厚的资本扶持,在硬件、软件和技术上,都要比公立医院有优势,但如果不能利用这种优势在短期内打造可长期稳定发展的项目,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后续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即使做到了一定的规模,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也未必能够享受成果,有些独立实验室,发展过程中纯粹以销售为驱动,销售人员占据主导地位,最后就会导致,通过行贿、低价竞争等手段拉进业务,内部质量体系根本无法落地,每一笔业务都对未来的合规性埋藏了巨大隐患,最终导致企业无法品牌化,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业务规模固然重要,但是对品牌的细心呵护更为关键,没有正向的品牌效应,在政府的招标和合作中会处于很大劣势。

       第三方医学检验有这么多刺,是不是说,在中国就没有发展前途,恰恰相反,在中国一个行业一旦开放,其市场化规模会超过欧美,支付宝和微信已经占据了支付体系的绝大部分份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欧美目前的第三方医学检验规模占据整个市场的一半,中国必然会超过欧美,甚至超过日本70%的市场比重。因为所有这些刺的根源在于中国的医疗体制—国有大型公立占据绝对优势,但深入医疗体制改革是不会改变的方向,这一切已经在逐渐改变,目前,民营医院的数量已经超过公立医院,全国已经有600多家医生集团,大型公立医院去门诊化,众多医联体的成立、民营诊所的发展等等都预示着坚冰在逐步融化。
       现实有困境,但黎明其实已经到来,第三方检验的发展未来已经逐渐清晰,最具前景,最能发挥第三方医学检验作用的地方已经有了答案:政府民生项目和公立医院存量市场转移、新技术形成产品优势。主要有五种形式:
       一、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模式:在上海,基本所有区的社区医院和区妇幼保健医院的检验业务都已经集中到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
       二、区域医联体和专科医联体:以金域医学为代表的企业,在全国多地成立了区域医联体,作为医联体的成员,承接二三线城市医院的检验业务。5月9日在上海成立的普惠妇儿健康实验医学联合体以是国内首个以妇幼专科为目标的独立医学检验机构跨地区联合体。
       三、政府民生项目:华大基因中标多地的优生优育、妇幼保健项目,这是政府买单、企业提供服务、家庭减轻负担的重大民生项目,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提高,类似的项目包还会出现很多。
       四、基因检测示范中心:目前中国已经批复了两批基因检测示范中心的建设,其中博奥生物承担了很多地区的建设,这是依托政府力量,打造第三方医学检验技术制高点的形式,未来这种技术驱动的国家项目还会继续,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依旧会是主要参与者。 
       五、抓住特定时机,在某一细分领域打造拳头产品,成为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与医院形成供需合作关系。
       第三方医学检验发展到今天,虽然纯粹依靠市场、销售和技术驱动的机会已经不多,但围绕国家政策支持的春天已经来到,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第三方医学检验已经正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在这条快车道上,全国千余家检验机构,不会都有机会,头部效应、品牌效应、政府关系、发展格局和战略眼光都会影响到行业的未来。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