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入境:主要任务是“管”但还要“检”一部分
2014-10-17
作者:
浏览数:954
生于河南的老子,其《道德经》洋洋五千言,开篇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一句话,六个字,使老子思想与玄妙结下不解之缘。“道”,成为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9月中旬,本报记者赴河南检验检疫局采访,听到该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忠榜和党组一班人关于“明道精术,道术统一”的论述,看到河南检验检疫人关于“明道”与“精术”的探索。记者领会,此“道”乃安身立命之道,扬长避短之道,科学发展之道;此“术”乃技术执法之术,综合管理之术,把关服务之术。
《道德经》之“道可道,非常道”,比较普遍的解释是:道是可以被阐述的,但可以阐述的道不是真正的道。换句话说就是,道是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而记者看到,河南局所追求的“道”,既是高端的,也是平易的,既是凝结着智慧的理念,也是体现着探索的实践,既是形而上的抽象,更是神形兼备的具象。河南局一班人通过一系列研究,对检验检疫的历史进程与贡献、现阶段的地位与作用、科学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有了更为完整、清晰的认识。他们提炼出检验检疫的“四大特征”、“三个并重”、“三个凸显”、“十大关系”,正逐步融入河南局改革与发展的大思路,从而“与时俱进地促进观念的转变和理念的创新”。
面对这些结结实实的“干货”,诠释是多余的,描述是苍白的。整理在兹,以期交流。
四大特征
其一,最大责任是把好国门。这是职责的根本所在,是最根本的服务。
其二,最大优势是垂直管理。实施垂直管理,是因为检验检疫体现国家主权,是中央事权,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独立而超脱。
其三,最大特点是技术执法。行政执法、涉外执法、技术执法“三合一”,检验检疫部门独有;技术与执法的融合与平衡,更是检验检疫部门安身立命之根本。
其四,最大资源是地方支持。检验检疫事关对外开放、事关外贸发展,执法效能的展现周期较长且相对潜在,因此必须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借助和争取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是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最大资源。
三个并重
其一,服务出口与严把进口并重。出口侧重服务,进口侧重把关;出口突出企业主体责任,进口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其二,宏观抓质量与微观保安全并重。所谓质量自觉、质量自信、质量自强,强调的都是质量责任。宏观职能,包括制定规划,制定政策(规则),制定标准(方法),监督检查,大项目管理。微观保安全,即安全无小事,安全是底线。
其三,改革与发展并重。发展依托改革,改革促进发展。对于正处在敏感时期的检验检疫部门而言,不改革,就没有发展。
三个凸显
其一,凸显国家利益。检验检疫一切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国家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检验检疫的职能可分为三种,即微观职能、中观职能、宏观职能。所谓微观职能,就是“防控疫病疫情,监测有毒有害”,如果不在截获、检出上做文章,说明我们的微观职能没有发挥好。所谓中观职能,就是保证公平、维护正义,落实“守法诚信享便利、违法失信受惩戒”原则。对违法失信行为的宽容,就是对守法诚信企业的亵渎,对公平正义秩序不去维护,执法威严和地位必然丧失。所谓宏观职能,就是保护国门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正如支树平局长所言,“检验检疫工作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利益”。
其二,凸显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重要性。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已经并必将越来越成为检验检疫把关、服务的主平台,成为发挥检验检疫涉外执法和技术执法作用的主渠道。质检总局是国务院明确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18个部委联席会议召集人,理应在引导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中服务企业,促进出口,在科学合理、依法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中把好国门,履行职责。这是基于“服务出口、严把进口”这一理念和规律的判断。要进一步建立政府部门主导,行业协会主体,龙头企业主力,专家学者支撑的“三主一支撑”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体系。
其三,凸显贸易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是制度性安排,而不是针对个别企业的所谓便利化服务,否则便是行政庸俗化,这是检验检疫部门必须反对和抵制的。
十大关系
其一,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检验检疫必须主动改革,不改革没有出路,不改革不能发展。要做到兼顾“术”“道”,道术统一。术:加强进口监管、安全监管、维护国家利益;出口直通放行,进口口岸把关;强化宏观监管,弱化微观检验;加强质保体系建设和风险管理,减少事后的合格判定和原因查找;引进第三方委托检验,减少检验检疫自检。道:口岸、集散地是检验检疫的主阵地,要永远立足主阵地;风险管控是检验检疫监管的核心,只有有效管控,才能便利进出;信息化是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要载体,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一体化;检验检疫业务流要依托、顺应人流、物流和交通流,这是检验检疫科学化、便利化的关键。
其二,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做法的关系。“中国特有”不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不是落后的保护伞、另类的代言词。中国特色检验检疫必须是具有国际通行做法和国际惯例的基因、雏形,或最终必将成为国际通行做法和国际惯例的中国先进检验检疫理论、道路和制度。
其三,把关与服务的关系。出口侧重服务,进口侧重把关;宏观讲服务,微观讲把关;把关不要太机械,服务不能无原则。
关于把关,包含宏观政策、中观监管与微观检验。所谓宏观政策,主要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履行检验检疫职责制定相关政策。所谓中观监管,主要是“三管理”:准入管理(两个体系—企业:健全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国家:建立合理合法的技术措施体系)+风险管理(企业诚信风险、企业能力风险和产品自身风险)+后续监管(事中、事后监管)。所谓微观检验,是过程监管与成品检验。检验是监管的基础,不是不要微观检验,而是要科学的微观检验,即科学合理抽检。
关于服务,要做到“人所需,我所有”。检验检疫服务有“五要素”:制定质量安全方面科学监管的优惠政策;通报国内外技术法规、技术标准、技术方法、技术壁垒、质量安全状况、市场等信息;建设检测平台、研究检测技术及其指导与服务企业;科学、合理应用技术性贸易措施与引导企业、行业协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质量安全管理意识与知识的培养、培训与推广等。从本质上讲,减免费用、减少环节与缩短周期不是服务方向,原因是其空间有限。
如何把关?“三个维护、一个能够”: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检验检疫法律秩序,维护公平正义,对违法失信的容忍,就是对守法诚信的亵渎;能够检出问题、发现问题,检出率(截获率)、发现率很重要。
如何服务?“三个有利于、两个不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有利于巩固和提升执法地位,有利于获得或争取执法资源。服务不能削弱监管,不能削弱权威。
其四,技术与执法的关系。凭数据说话,用技术执法,是检验检疫的突出特色。如果检验检疫缺乏技术,它就不具备不可替代性。这个不可替代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现场查验技术和实验室检测技术,如果忽视了现场查验技术性,那么这个不可替代性也会大打折扣。
技术为执法服务,是执法的支撑。但是,技术不能代替执法,不能重技术轻执法。检验检疫的一些执法成果看不见、摸不着,有一些甚至会很快消亡。要通过现代技术保留下来,各地要把执法成果展览室建起来。为此,河南局作出部署,要求各分支局都要建立执法成果展览室。
其五,检验与检疫的关系。检验与检疫既要相互融合,更要相辅相成,目前的实际状况并不乐观。
其六,产地与口岸的关系。以往出口监管平台比较简单,就在生产企业。随着出口检验检疫监管任务的消减,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进口监管,进口监管的平台在口岸。美国FDA所设置的49个分支机构,全部是在口岸和集散地,所以郑州大口岸能不能有效建成,对河南局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检验检疫的主要职能体现在口岸上,体现在口岸功能延伸的区域。尽管郑州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公路口岸、邮政口岸都有条件发展起来,但郑州没有海港,所以要想方设法让郑州成为海港口岸功能的延伸区域。自贸区建设为检验检疫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检验检疫是管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的,检验检疫必须在一线执法,“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不适用我们。
其七,监管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关系。监管设施与服务设施具有一致性,监管设施就是服务设施,监管设施到位了,服务才能够到位;监管设施不到位,快检快放就没有底气。所以说,要服务好,首先监管设施必须到位。监管设施又有功能性设施与职能性设施之分,我们平时谈设施的时候,往往比较多地强调办公、技术、生活用房等功能性设施,而忽视监管平台、监管场地、闸口、信息化平台等职能性设施。
其八,职能到位与操作灵活的关系。在检验检疫实践中,不仅职能要到位,而且操作要灵活,放收得当,进退自如。譬如我们的进口食品标签管理,职能是到位了,但操作很繁琐,往往就把责任背在了自己身上。
其九,检验检疫自检与采信第三方检验机构检测结果的关系。采信第三方机构结果是趋势,这是大检管分离,但是要把握好度。今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管”,但还要“检”一部分。比如美国FDA的职能,一是研究检验标准和方法,二是对第三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三是对口岸自动扣留货物直接进行执法检查、实验室检测(也是拥有直接“检”的功能)。
其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要很好地处理两者关系,避免脱节。我们期盼顶层设计,同时也鼓励基层先行先试、提炼经验、培养习惯、形成制度,但要避免以开拓创新的名义,突破现行法律法规规定。
明道,精术,顺势,奋进。今年以来,河南局坚持“十二字方针”,明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提升、打造强局”发展思路,全面启动基本建设、机构布局、业务改革、事业保障、民生顺心“五大强局工程”,大力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内部管理水平、业务改革水平、对外联系水平、信息宣传能力水平“五项水平”。“道”“术”交融,相得益彰,人心思进,正气凝聚,河南检验检疫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原标题:明道精术 道术统一
河南检验检疫局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思考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