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人们或外出旅游、或与家人团聚,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然而,设在南宁玉洞的广西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制备中心,却是另一番忙碌景象,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的领导、专家和其他工作人员放弃节日休息,坚守岗位,马不停蹄地开展土壤样品风干、制样、质控管理等工作。
针对环保这一新兴业务,检验检疫系统尚暂无经验可借鉴,面临的困难未知、风险未知、任务繁重,日常大量检测任务又不能耽误。但广西局技术中心团队胸怀建设“美丽中国”的理想,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敢于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竭尽全力,实现了从出口基地示范区水土检测向环保业务的转变。
成功入围
土壤污染关系人们的饮食、居住安全。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底,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门决定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并组织开展全国实验室筛选,选择水平高、管理严格规范的实验室参加详查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
在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办公室,记者看到了该中心的备战日志:
2017年1月,短短10多天时间按环保规范要求完成设施、设备、管理体系文件、人员培训、检测能力等整改落实工作,精心准备申报材料。
2017年2月,在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专家组开展现场盲样考核中,该中心完成土壤多环芳烃16种项目等攻关,具备承担土壤样品检测资格,以过硬实力成为广西唯一一家获无条件通过的检测机构。
2017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认可委及国家认监委组织的实验室二合一扩项现场评审,其中土壤、水、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环境安全检测项目以及日用消费品、食品重金属、肥料、饲料等检测新项目扩项达1000多项。
2017年7月,环保部公布首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检测实验室名单,广西局技术中心成功入围,且认可的检测领域范围包括土壤重金属、pH值、农产品重金属等全项目。
时任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军义博士说,广西局技术中心把这次检测任务作为支持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促进技术中心能力提升的良好机遇。及时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及各地市环保部门对接,参与市场竞争投标,并一举中标广西环科院、广西环境监测中心站、贵港市、河池市、崇左市、贺州市土壤详查项目多环芳烃检测项目等8个监测任务,土壤样品总计25632个、农产品样品制备4380个。其中检测多环芳烃样品3500个,其余为检测8项重金属及pH值、有机质、机械组成、阳离子交换量项目的样品。还中标了柳州市粮食局2017-2019年柳州市稻谷重金属污染风险监测服务采购任务,两项总任务达10万多个土壤样品和1.5万个稻谷样品。
2017年9月,刘军义组织中心领导、综合部、财务部、环境安全与矿产实验室、公共卫生与消费品安全实验室负责人召开土壤制备中心项目推进工作协调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项目建设的相关事宜,强化分工,积极谋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领导考察样品制备中心,对项目改造提出按时、保质、安全三大指示,当月完成样品制备中心的全部改造并投入使用。
马不停蹄
刘军义说,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制样任务,他们始终把工作质量放在第一位,在检测工作开展前,中心就从人员培训、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方法确认、实验场所等各方面开展了仔细的准备,严格按照土壤详查相关技术规定开展检测,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了授权并制定规范的内控质量技术体系文件,覆盖每个工作环节,同时,接受环保部门驻场质控人员的监督。
制样工作首先要有制备中心,广西局领导高度重视,该局局长孙世和指示所属各部门给予全力支持,副局长王继伟、邝力、梁小锋和副巡视员陈爱荣亲临制备中心检查指导,技术中心成立了刘军义主任挂帅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制备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大力支持及广西环境监测中心站具体指导下,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样品制备中心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按规范要求完成建设工作,并于去年10月中旬如期承接样品制备任务。
在制备中心,笔者看到,为确保样品制备的质量和效率,中心根据环保部门具体质控要求,科学划分样品制备功能区域,做到风干区、制样区、分样区、存样区等既相互对独立,又适应流水线作业需要;为避免交叉污染,农产品制样区与土壤制样区分设在不相邻的两个独立封闭区域,达到隔离要求。制备场所配置了除尘设施、大功率抽湿设备、烘干设备、换气装置、视频监控、数据录入系统等完善设施。
该中心充分发挥检验检疫优势,从全中心和各分支机构实验室调配有经验的制样技术骨干、检测人员及仪器设备,集中技术力量投入到质量技术管理、土壤详查项目检测中。在制备中心配备了ICP-MS仪、AFS仪、AAS仪、GC-MS仪、微波消解仪、快速溶液萃取仪等设备20多台,满足无机、有机项目的前处理及测定需求。同时投入检测技术人员30多人,内设接样组、风干组、制样组等功能组别。制样人员均经过该中心组织的多次集中培训、现场操作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等,经考核合格方能持证上岗。
为完成制备任务,几个月来,技术人员从早到晚,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经常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由于地处偏僻,吃饭只能在简陋食堂搭伙,为方便加班,部分同志就挤住在旁边租用的大通铺。2018年元旦开始,更是动员全中心力量,形成“制样中心轮战”模式,每天由一位中心领导带队,每位同志每周须确保到制备中心参加一天样品处置工作,为期3个月。如此车轮式工作对每个人都是一次考验,但大家都以大局为重无条件参加,在艰苦的环境、流水线式作业的历练下,以百折不挠的铁的意识和不甘落后的铁的信念,锤炼了党性,磨练了励志,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领导的高度赞赏,并给予“铁军”的称号。
创新检测
广西局技术中心副主任吕春秋说,为应对详查样品数量大、密度高的情况,该中心借鉴曾承担食药监局大规模食品样品的检测工作经验,对现有实验场地按照大规模样品流水化运作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合理布局、提高效率;对具体检测步骤进行细分量化,确保整个检测流程运作顺畅,质量可控;对于前处理周期长、检测时效要求高的多环芳烃等有机检测项目实行早晚两班工作制,最大限度提高检测效率。
样品制备涉及接样、风干、制样、分装等诸多环节,属劳动密集型工作,如何实现最少人力条件下达到最大效率,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吕春秋说,他们积极探索流水作业模式,避免分散作战、多头出击、疲于应付的情况,在科学分组的同时,根据每天接收样品、风干情况等具体实际,先集中人力解决主要矛盾,并从样品粉碎、缩分、装袋、贴标签等节点严格按流水线实行一条龙操作,这比各自为战传统模式的效率显著提升。
面对如此大批量的制备任务,按传统自然风干、手工制样的效率很低,他们在保证制样质量前提下,研发了土壤机械制样的样机,效率大为提升;为解决阴雨天气稻谷的风干问题,开动脑筋利用货架、吹风筒和塑料薄膜,参考干衣机原理手工制作电热风干架,在允许的烘干温度范围内烘干样品,有效遏制了霉变现象。截至去年12月,制备中心已承接土壤样品17160份、稻谷样品6758份;完成风干、制样、流转的土壤样品共368份;完成脱粒、风干、流转稻谷样品共3510份。随着前期的阴雨天气结束,不少样品已达到风干要求,近期将进入制样流转的高峰期。
广西局技术中心通过一系列把住土壤-粮食的命脉,拧紧百姓餐桌的安全阀门,创造又一个从无到有的奇迹,乘着事业机构改革的东风,技术中心完成了新业务领域的完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