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浙江省申报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

2016-07-05 作者: 浏览数:1301

“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对标准化工作在引领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作出了论断,此后标准化战略在浙江历任党委政府心目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最近几年,浙江省更是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标准强省的战略,全省标准化工作的外延不断拓展,内涵持续深化,在经济、社会、行政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近日作出决议,提出要按照“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要求,从全局高度、发展眼光,以更宽视野、更高标准,查补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的短板,并补齐。

  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全会上指出,查补短板,首先要定标对标,这个标准就是“高质量、均衡性”。高质量,包括经济结构高质量、生活水平高质量、自然环境高质量、政治生态高质量。均衡性,就是更加关注发展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凡是不符合高质量、均衡性要求的,就是短板,就要补齐。

  夏宝龙“定标对标”的这个论述,给标准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中如何发挥作用发出了清晰的指令。

  时任省长李强指出,要按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要求,规划建设高水平的“浙江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浙江制造、浙江建设、浙江服务、浙江环境、浙江民生、浙江治理水平,成为国家标准体系的领先标杆和重要支撑。为推动社会治理标准化的深化,李强还亲自牵头实施了《以标准化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和举措》研究。

  浙江省副省长、标准强省领导小组组长朱从玖提出,全省标准化工作紧紧围绕“着力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目标,着力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质量型、创新型、知识型经济标准体系。要重视民生相关的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生产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建设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标准体系。

  为全面发挥标准化工作作用,最近两年来,浙江省推进标准化改革重大举措一个接着一个: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标准强省”的意见,成立标准强省工作领导小组;与国家标准委签署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快标准强省建设合作备忘录;向国务院打报告申请建设标准化改革综合试点省。与此同时,浙江标准化工作也从第二产业向一三产业扩展,从经济领域向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公共服务和政务改革等各个领域延伸。

  标准化改革在深化

  为了确保标准化改革试点到位,浙江省还从组织、政策、资金、人才和宣传5个方面深化改革,强化保障。

  通过建立省政府高层次标准化工作协调意识机构,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将标准化政策与经信、科技、农业、商贸等产业政策深度融合,相互作为支持因素,形成整体推进标准化工作政策合力。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设立标准化专项资金,加大标准化战略资金投入,强化本领域“标准化+”工作经费保障。

  将标准化知识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引导各级领导带头学标准、用标准。加强高校标准化学科、专业建设,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增加标准化内容。建立重要标准新闻发布制度,加强标准解读,推动全社会了解标准。

  标准化的生命就在于“化”字,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因此浙江在标准化改革中,特别强调要创新标准转化机制、实施机制。浙江将全面推动将浙江的重大战略试点经验、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成果和重大科技专项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推动各级政府和部门将标准作为重要的治理和决策手段加大实施力度。

  为了确保标准实施到位,浙江要求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对强制性标准和重要公共领域标准实施情况建立实施督查、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和维护更新。建立以团体自律和政府必要规范为主要形式的团体标准监督机制,发挥市场对团体标准的优胜劣汰作用。

 

  

  浙江先进制造业车间一瞥

 

  “标准化+”在行动

  为切实发挥“十三五”时期标准化对浙江发展的规制、引领和支撑作用,浙江省即将发布“标准化+”行动计划,把标准化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制度和重要方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层级,适应新常态,催生新效益,推动新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了标准化在技术创新、浙江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生态建设、走出去战略、公共基础建设、基本服务均等化、政务服务等10个方面的30项具体工作目标,确定了标准创新贡献奖、智能制造标准化专项行动、义务教育标准化示范学校、标准化科技创新平台、绿色交通标准化专项行动等18个工作载体和为老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美丽县城、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20项试点任务。

  行动计划近期目标是:到2017年规上企业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达到60%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到62%以上,培育国家级、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00个以上,地方标准和地方标准规范平均制定周期缩短到一年以内。

  行动计划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具有浙江特色的“标准化+”工作体制和机制,覆盖全面、水平领先的新型“浙江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全面提升浙江制造、浙江建设、浙江环境、浙江服务、浙江民生和浙江治理标准化水平。培育和打造一批掌握标准话语权的优势产业和企业,将管理与技术成果转化为标准成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的主动选择,标准供给能力和标准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标准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手段,加强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强化制度供给的重要支撑,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标准化效应在拓展

  前不久,浙江省海盐县发布实施了县域绿色发展地方标准,根据本地实际并结合全省情况构建了绿色发展标准指标体系,用来衡量该县绿色发展水平,指导绿色发展。此前该县还发布实施了就地城镇化地方标准体系,较好地运用了标准化的手段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均衡城乡公共服务。

  海盐的案例是浙江拓展标准化工作领域,扩大标准化效应的一个典型,在深化标准化改革过程中,浙江省特别强调标准化对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促进作用。

  以标准促进创新发展。建立以“浙江制造”标准带动企业技术改造机制,推动企业对照“浙江制造”标准开展质量提升活动。

  以标准推动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5个领域,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创建。

  以标准保障绿色发展。着力提高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和技术等市场准入标准门槛,健全生态补偿标准,倒逼落后产能淘汰、退出。

  以标准支撑开放发展。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在国家间合作框架协议下,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主要贸易国相关省(州)的标准化合作,共同提出并制定优势领域国际标准,将具备条件的“浙江制造”标准纳入双边或多边国际标准化合作平台,推动“浙江制造”走出去。

  以标准带动共享发展。加快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居家养老、社会保障等领域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推动各地对标准、找差距、补短板,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带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