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检测结果惊呆:电商羽绒服合格率仅37.5%

2016-03-23 作者: 浏览数:739

  3月22日,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线上羽绒制品质量状况发布会”,在会上公布了中羽协线上羽绒制品质量抽查结果及整体质量现状,这是继“2015双11羽绒制品抽检新闻发布会”之后的最新检测结果发布。

  此次发布会上不仅向消费者讲解了网购羽绒制品容易遇到的消费陷阱,也为消费者提供选购正品行货羽绒制品的指南与诀窍。

  联手更多电商平台 将羽绒产品打假“常态化”

  今年2月,中羽协在天猫、淘宝、京东、快乐购、东方购物等购物平台上进行了羽绒制品质量抽查,共抽取羽绒服48件、羽绒被22条。结果显示:羽绒服合格率为37.5%,羽绒被合格率为31.8%,其中,羽绒服样品中有12件严重不合格,占样本数25%;羽绒被样品中有10条严重不合格,占样本数45.5%。(严重不合格品主要指用粉碎毛、鸡毛或化纤棉填充的产品,这些产品不能称为羽绒服/被。粉碎毛或鸡毛不仅无保暖性、易钻出,还可能引起过敏及呼吸道疾病,给消费者带来不良影响。)

  本次抽查羽绒服以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为判定依据,羽绒被以QB/T 1193-2012《羽绒羽毛被》为判定标准,抽检项目包括成分分析、蓬松度、清洁度、耗氧量、充绒量和种类鉴定(如产品标注鹅绒)。

  同上一次中羽协发布的检测结果相比,此次检测结果中,羽绒被的合格率有所提升,羽绒服的合格率有所下降,严重不合格率有所下降。“这就说明,假冒伪劣产品,你打它,它就有所收敛,所以,对于我们行业自律的打假活动,就要坚持不懈、要常态化,让假冒伪劣产品无处可逃。”中国羽绒协会理事长姚小蔓说。

  2015年10月,中羽协与京东商城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为加强网络品质监管共同努力。姚小蔓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会努力达成同更多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

  “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督促平台的管理部门,提高监管的水平和能力,杜绝管理的疏漏,让想钻空子的人钻不了,我们的目的是跟他们更加广泛的合作,来给他们当参谋,提供更加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理顺、改善这种混乱的局面。”姚小蔓说。

  警惕消费陷阱 虚标关键词要注意

  很多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羽绒服,一方面是因为款式新颖、选择较多,另一方面是图价格便宜,那么在追逐“价廉”的同时就很容易买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出现质量问题的羽绒制品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的。

  由于电商平台对于商品的分类不清楚,使得消费者很容易陷入消费陷阱。在一些知名电商平台上不难发现,一些店铺通常会用很多形容词来形容一件商品,比如一件商品上标注着“化纤棉 赛羽绒 赛蚕丝 赛羊绒”,这种将很多关键字放到一个产品名称上的做法是为了提高搜索几率,“你搜哪个词都能搜到,就很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这就是电商平台在管理上出现的漏洞,应该要划分清晰,是什么就是什么。”姚小蔓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

  除此之外,消费者在线上购买羽绒制品时还会遇到“产品吊牌信息不完整”等大量欺骗、误导的消费陷阱。在抽查的样本中,水洗标和吊牌信息不相符的现象很常见。

  目前羽绒制品的执行标准和判断依据是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QB/T 1193—2012《羽绒羽毛被》。在检测样本中,就有不合格商品的吊牌上写着2002版的执行标准,根据相关规定,新的标准出台后,旧的标准就应当自行作废。库存的商品也应当在新的标准出台之后,换成新的执行标准才可以上架销售。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栗广元介绍,2015年上半年,中消协开展了轻薄羽绒服比较试验,发现近三成产品充绒量缺斤短两,影响到保暖效果,不少产品明示值比实测值低31%。2015年以来,北京、辽宁、山东、重庆、甘肃、宁波、南京等地消协组织也针对儿童羽绒制品及其他羽绒制品开展了比较试验,发现充绒量与产品标识不符合的情况较为突出。

  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由于网络购物的特殊性以及羽绒制品内在特性,给消费者线上选购优质羽绒制品造成了诸多困难。因此,中羽协会将“线上羽绒制品质量状况发布会”常态化,并将以更加权威、便捷的方式推送给消费者。

 

原标题:中羽协发布最新检测结果 将羽绒产品打假“常态化”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