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强制检验市场出现问题,检测机构该如何自省

2016-03-10 作者: 浏览数:1151

  近日,国家认监委陆续发布公告,部分检测机构的相关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检测业务被停顿整改,甚至被撤销。强制检验市场为什么会出现问题?释放出怎样的信号?对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发展将造成怎样的影响?

  事件背景

  2016年3月,国家认监委相机发布通知公告,责令:

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家用电冰箱和食品冷冻箱产品(CNCA-C07-01: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检测业务进行停业整顿;

机械工业专用汽车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专用汽车产品(CNCA-C11-01:汽车)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检测业务进行停业整顿;

广东省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移动用户终端(除WCDMA之外)产品(CNCA-C16-01:电信终端设备)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检测业务进行停业整顿,后发现广东省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WCDMA移动用户终端产品检测领域中存在严重问题:安全标准检测能力、电磁兼容检测能力等方面不满足相应要求。撤销广东省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的WCDMA移动用户终端(CNCA-C16-01:电信终端设备)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检测业务。

  关于3C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中国政府为兑现入世承诺,于2001年12月3日对外发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从2002年5月1日起,国家认监委开始受理第一批列入强制性产品目录的19大类132种产品的认证申请。

  它是中国政府按照世贸组织有关协议和国际通行规则,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3C标志并不是质量标志,而只是一种最基础的安全认证。

  强制检测市场分析

  对于强制性产品认证,只有其有效性得到保证,其作用才能得到真正体现,认证结果才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信赖。总之,有效性是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生命力之所在。

  在国内,强制检验市场规模约占检验检测行业总市场规模的50%,据相关报道,2014 年的市场规模在500 亿元左右,规模巨大。但是,长期以来,受体制的制约,我国的强制检验检疫一直是政府包揽、垄断领域。

  未来随着检测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及法律法规的不断规范和完善,第三方检测将成为行业主流。在美欧日等成熟经济体,除了必须动用公权力的“法检”,一般检测,如食品安全检测,都已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开放。

  近年来,从国家政策走向来看,体制内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政府购买质检服务等改革方向极大地推动了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再次发展。未来改革将向着逐渐放开检测牌照,鼓励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尤其是民营检测机构。打破牌照壁垒和行政垄断,创建检测行业市场化机制的方向发展,是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未来发展主要趋势。

  目前,像华测检测等实力强劲的民营检测机构已经在3C认证领域开展相关业务,相信在未来更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将加入到这一领域。

  抓住机遇

  在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的特点明显:一是客户多、频率高、金额小;二是依赖其他行业的发展;三是受政策影响较大;四是公信力成为检测机构大规模发展的关键。

  检测机构的公信力是检测机构发展的生命所在,是经过市场长期考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各检测机构均自觉维护自身的市场公信力,制定严格的内控机制以杜绝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一旦检测机构被发现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多年培育的市场公信力将完全丧失,失去客户的认同,并可能被取消检测资格。只有拥有较高市场公信力的检测机构才能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实现大规模发展。

  总之,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以及公信力将成为贯穿检测机构发展的命脉,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提升机构的检测能力、公信力,将成为在未来检测市场立足的根本。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