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挤干环境监测数据的“水分”

2015-04-13 作者: 浏览数:1308

  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发现问题、分清责任、依法行政的基础,也是社会各界了解环境质量、监督环境保护和治污成效的重要渠道。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环境监测数据的“优良”与群众的切身感受有着不小的落差,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暴露出一些弊端。

  山东省环保部门变“考核谁、谁监测”为“谁考核、谁监测”,实行“监测设备有偿转让,专业队伍运营维护,专业机构移动比对,环保部门质控考核,政府购买合格数据”的模式,解决环境监测数据不准确的痼疾。

  为什么改

  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存在弊端,很难避免同级行政干预

  PM2.5每立方米35微克、PM10每立方米71微克,空气质量指数61,属良好级别,适合户外活动和锻炼。这是4月7日6时,济南市泉城广场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实时数据。63岁的济南市民刘桂玲住在附近,她每天早上都要上网看看空气质量,再决定去不去锻炼。

  “以前空气质量无论好坏,数据显示多为优良,与老百姓的直接感受不相符,谁还相信监测数据呢?”济南市一位基层环保官员表示,现在是实时发布监测数据,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上采集的数据就是群众看到的数据。

  “以前出现空气质量数据与老百姓感受不一致的现象,与以往的考核体制机制有很大关系。”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说。

  据介绍,近年来,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一是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基本由各级环保部门自行监测上报,为了应对上级考核,很多地方会把监测数据做得很好看,很难避免同级行政干预。二是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监测信息需求,需要在省、市、县都建立一支庞大的环境监测队伍,难以避免机构编制膨胀、行政成本攀升等问题。三是由于人员素质、监测手段、工作繁忙等因素制约,基层监测数据质控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发现问题、分清责任、依法行政的基础,也是群众了解环境质量、监督环保和治污成效的渠道。”张波说,2010年以来,山东省积极稳妥地推进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将环境质量监督监测“上收一级”管理,污染源监督监测“下放一级”管理。也就是说,省级环保部门负责17个地市的环境质量监督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则下放到市、县级环保部门。同时对环境监测实行社会化运营,即实行“转让—经营”模式。

  怎么操作

  运营、比对机构只对省级环保部门负责,政府向社会购买合格数据

  目前,山东省17个地市的144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全部实行了“转让—经营”运营。为确保空气站规范运营和数据质量,2012年7月,山东省环保厅组织公开招标,遴选出3家运营单位和1家比对单位,分别承担空气站运营、比对业务。

  “运营、比对机构只对省级环保部门负责。这样就避免了地市对运营、比对工作的干预。”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副主任许杨说,通过“运营公司内部质控、比对公司移动比对、省级环保管理考核、市级环保互查监督、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可以确保空气质量监测站出来的数据真实有效。

  对此,山东省环保厅按照设备运行率和数据准确率,每月对运营单位进行绩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运营费挂钩。“考核采取百分制、单站考核的方式进行,设备运行率、数据准确率‘两率’考核占70%,运行维护考核占30%。”许杨介绍,一个空气质量监测站运营、数据全部合格,山东环保部门支付的费用在19万元左右。绩效考核总分95分以上的,拨付全额运营费;“两率”考核达不到要求或者绩效考核总分低于80分的,不予拨付运营费。

  曾经有一家公司因部分站点运营维护不及时,造成设备运行率偏低,根据考核要求,山东省环保厅给予该公司扣减运营费33.47万元的处罚。“我们对造假零容忍,一旦发现将永远不允许进入山东市场,并且上报到环保部。”张波说。

  对比对公司,根据其一年的比对量以及质量来进行考核。目前,比对公司有4辆比对车,每个月会到30—40个空气质量监测站所在地进行现场监测、收集数据,并与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数据进行对比,以此来确保发布数据的准确性。“如果运营单位与比对单位的数据差异大了,我们中心的人就要去现场核实。”许杨说。

  空气站运行成本包括运营费、比对费、质控费三部分。按照“信息共享,费用分级负担”的原则,省财政负担全部比对费和质控费,对运营费,省财政按每站每年8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其余部分由市财政负担。

  效果如何

  数据更加真实,挤出了水分,并大幅降低了监测成本

  过去,环保部门自行监测、自行监管,质量控制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而今,专业化的社会机构通过竞争分别获得运营业务和比对业务,两者独立运营,互相监督;政府的环境监测部门对运营单位、比对单位进行质控管理考核;政府部门花钱购买合格数据。

  这种机制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模式,质控管理效果明显提高。目前山东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由过去各市自行上报的95%降低为66%,下降了29个百分点。“这就是避免可能的同级行政干预挤出来的水分。”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空气监控室副主任崔志伟说,虽然数字不好看了,但是空气质量数据有了更多真实的“干货”,全省空气站平均设备运行率和数据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从2013年1月份起,山东省每月对17个地市空气质量排序,并向媒体公开,数据的真实性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数据质量和设备使用寿命与公司效益直接挂钩,有效地增强了运营单位提高数据质量、延长仪器寿命、降低监测成本的积极性。运营单位多是设备生产商,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和专业优势,节约潜力大。2012年7月招标之后,山东省空气站“转让—经营”模式运行成本比原有模式降低了15%。通过公开招标,山东省以全国同品牌最低价格购置了国际一流的PM2.5监测设备,比市场价低了将近40%,仅此一项就节约财政资金1500万元。3家运营单位分片负责全省空气站运营,形成规范有效的市场竞争,数据质量逐步上升,监测成本进一步下降。

  “政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环境监测交给市场,同时着重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然后又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取得所需的监测数据,确保了数据质量,培育了环保监测市场,促进了环保产业发展。”张波说。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