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别小看“第三方”力量的崛起

2015-03-25 作者: 浏览数:1087

金艳 作

  助力社会和谐运行,第三方发力点在哪?

  政府简政放权,第三方机构迎来了春天。作为社会和谐运行发展的“平衡器”,第三方机构的重要性与日凸显。从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中提及的政府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简化行政方式、创新社会治理,到像苏州这种正在积极探索实践的城市,如何找准发力点,这无疑是当前改革内容中一个令人关注的领域。

  对第三方机构来说,春天到来时,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第三方”现象背后有多大的拓展空间?类似的组织培育要如何推进?它在市场选择中的公信力如何获得?诸如此类的问题也考验着“第三方”能否一路走好,并在社会运行中扮演好重要的角色。

  第三方机构迎来春天,房市定价也有独立调查人员参与。

  看现象

  “第三方”日益活跃社会舞台

  今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重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如今,在众多公共管理领域,独立第三方机构的身影正日益频现,而且随着政府简政放权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管理事务将改由独立第三方机构来担当“接手”和帮手。粗略看看,在医疗纠纷、环境评价、食品安全、工程招投标等等领域,一些地区和政府管理部门已经开始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请专业人士来做专业的事情”,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监管上“忙不过来”。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为例,涉及的企业类型千差万别,单单靠执法人员“盯人防守”,肯定挂一漏万,而且限于专业知识,不可能行行都精通,所以监管起来难免力不从心。将污染、安全等风险改由独立的第三方来评价,就可以弥补以上不足。

  独立第三方该是啥模样?定义说得比较抽象,通常指合同关系双方的两个主体之外相对独立的,有一定公正性的第三方主体,引入第三方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交易或评价的公平、公正,避免纠纷和欺诈。形象地讲,就是人们熟悉的“老娘舅”,有权威,讲公平,是其基本特征。

  独立第三方已与当今的社会密不可分,第三方服务、第三方物流、第三方认证、第三方采购、第三方检测,甚至还有第三方支付也正在大步走来。□吴湘人

  重培育

  简政放权激发机构活力

  政府的职责是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等。可是,这并不代表政府就该是“全能型”的。这样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共识,但在具体行动中,还时不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一方面,在于我们没有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另一方面,还是舍不得其中的利益。由此说,政府简政放权,这也是一次矫正和归位。

  政府简政放权,这对发展第三方机构和壮大其力量也十分有益。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专业知识并且有创新创业的想法,渴望互相组织起来,为人们提供服务。可是由于某些领域不开放,很多人只能望此兴叹。与此相反,政府进行简政放权,一大批第三方组织建立,第三方力量不断壮大,既满足了人们创新创业的需求,群众也能得到更专业的服务。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所言:“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和职能,要彻底放、不截留,凸显政府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可是在此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政府是“甩手掌柜”,进行流程再造,用科学的手段来分析、评估、分类,对第三方机构和组织在管理过程中加强服务,并对其进行监管。无论怎么做,所有的一切还是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相信第三方的活力一定会进一步迸发出来。 □王鲁青

  提信誉

  打消公众疑虑要靠实力

  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正快速推进,要进一步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对第三方机构的需求正快速提升。

  应该说,在公共服务、监管评估等方面,第三方机构因其超脱、独立的地位,能够通过专业优势,提供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但现实的问题是,不规范、自律性和公信力不足的第三方机构大量存在。这也直接导致了社会公众对于第三方结构能否承接好政府转移职能,会不会成为“二政府”,心存疑虑。

  这样的疑虑并非空穴来风。长期以来,各地不少行业商会、公益慈善组织、检测机构大都和行政管理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直接从行政部门分离出来,有的则是政府领导、工作人员退休后直接去行业商会任职,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政府公信力,还因为不专业、办事效率不高,进而破坏了市场环境,影响到改革的步伐。

  由此来说,如何真正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引导第三方机构靠优质服务取胜至关重要。而同时,如何把第三方机构纳入法治轨道,让服务质量、专业标准等都能有章可循,让破坏规则的行为受到严惩,这样才能迎来信誉好、实力强、公信力强的第三方机构层出涌现。

  □葛 宇

  强监管

  既要促发展

  也要促规范

  简政放权,政府主动让渡权力和空间,让更专业的人去做更专业的事情,这对于第三方机构的发展来说是利好。不再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种轻装上阵可以提高行政的效率。放权是趋势,但是放权不表示放责任,对于承接监管、评估或其他功能的第三方,政府在加大培育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大监管的力度。

  政府没有能力或者不适合直接作用的领域,可以由第三方来发力,但前提是第三方要有这个能力和魄力,所以这里就存在第三方机构发展壮大的问题。政府的一些权力是放下了,问题是第三方机构能接得住吗?显然,在今天要让第三方机构进入更多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离不开进一步的简政放权,离不开对第三方机构本身的孵化扶持。

  给第三方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赋予第三方更多的话语权,但也要谨防第三方变成某一方利益群体的代言人,影响到原有的中立。第三方机构特别是评测监督机构,不可能完全作为公益而存在,它必须要走市场,在求生存谋发展的过程中,利益的牵扯存在被“俘虏”的可能,所以,如何保证第三方组织的权威、公正和客观,政府应该制定规则,促进其规范。

  □杨 仲

  什么是“第三方机构”

  第三方机构,是指独立的非政府第三方的服务机构。说它是独立,主要要强调其独立责任,责任分离,也就说它自己独立承担责任。

  第三方机构是政府治理方式的一种。它更合理的代表社会各方面的利益,穿针引线,协调并避免冲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协调妥协为手段,以规则和程序为方法,以协议和文件约定为准则,合理地解决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

  当然,第三方机构要保持其独立、超脱的立场,其重要前提是不能成为某一利益群体代言人,在运营资金上相对独立,其人员要具备所涉领域的专业知识。

  要看到,政府要用好第三方机构,就要克服“技术复杂性”、“社会复杂性”、“人的复杂性”等复杂问题。一些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往往是一个技术问题,尤其是那些“好坏难定”、“毁誉参半”、“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行政决策,未必都得由政府来决策,而交给第三方来解决。政府要明确自身的“权力清单”,不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要善于把一部分职能释放给有条件的“第三方”来参与社会治理。这样政府把一个复杂问题转换一个简单问题来管理,即管理第三方机构。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